靈力與修為是兩件事
- Noelle
- 7月17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已更新:7月24日

很多人常會有這樣的誤解:只要一個人擁有靈力,他說的話就是「真理」,可以無條件相信。這樣的信任多數來自人們對無形世界的好奇與敬畏,卻讓我們忽略一個事實:靈力,只是翻譯無形的能力,而修為,則是那個人在生活中如何實踐、整合這些訊息的方式。這兩者之間,沒有必然的關係。
靈力能打開通往內在或無形的門,但這扇門打開後,我們帶著怎樣的心態走進去、又如何把看到的帶回現實,那是修為的展現。這不單單指你能「接到什麼」,而是你如何面對自己與他人,如何在關係裡說話、做選擇、並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。
對我來說,這才是靈性真正落地的部分。
靈力像是一道橋樑,把無形的訊息帶到可被聽見的世界,但這道橋會通往何處、穩不穩固、會不會在中途崩塌,則取決於那個人本身的修為。
他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?他如何在日常裡活出覺察?他說話時的出發點,是為了控制?還是為了陪伴?這些才是我們更該關注的。
靈性不是逃避現實的出口

靈性的語言,可以為我們創造一個空間,安放那些理性與邏輯無法理解的經驗。由於它是非線性的,具象徵性的,是一種讓內在層層展開的語言,我們得以在其中與自己對話,重新整合那些難以言說的感受。
透過靈性工具獲得靈力,也許不難。難的是,在聽到各種信息以後,我們是否願意回頭看見自己與他人的關係,腳踏實地去面對自己的日常。
修為是對關係的回應

一個人的修為,不在於他讀了什麼書、說了多少深奧的話,而是在於他如何回應關係,不論是與自己的關係,還是與他人、萬物的關係。
他能否尊重不理解靈性的朋友?他會不會因為對方還沒有「醒來」就帶著批判與距離?他是否仍願意在日常的起穿用度中,練習自己的覺察,而不是只在儀式與冥想中追尋「高頻」?
對我來說,修為不是一種完成的境界,而是一份持續願意練習的態度。在生活中願意調整自己,在內在整合與外在實踐之間,找到一種健康而真實的平衡,而這種處世的態度,與一個人是否具有靈力,完全沒關。
讓自己成為具思考力的人

所以當你聽到一則信息時,不管是靈媒、高靈、占卜師、風水師說的,也許我們在聽的同時,也可以問問自己:
這個人說的,有讓我更認識自己嗎?
他說的,讓我與人更靠近,還是更疏遠?
他說的,讓我更與這個世界連結,還是更抗拒它?
靈力可以是一種禮物,讓我們得以有多一個角度,看待理性的世界,但修為,才是讓這份禮物被善用的根基。
在靈性信息充斥網絡的今天(包括你在這裡所讀的),我們或許都需要不斷提醒自己:有靈力的人,不代表他更懂你的生命;能說出動人語句的人,也不代表他活得更清醒。
記得任何來自他人的訊息,都不該取代你對生活的直接感知。因為一旦我們讓任何來自他人的信息,凌駕於自身感知之上,也就等於把生命的主導權,交了出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