擔憂很多時候來自於,我們都活在未來中。
我們透過已有的經驗,根據眼前的資訊,預測事情有可能發展的方向。適度的預測,能讓我們作好準備,但過度的猜測,有可能會引起一連串的擔心,最終演變成恐懼,讓自己寸步難行。
適度的預測,是指基於實際情況思考,而思考過後你會看到自己當下能採取什麼行動,讓過程可順利進行。
相反,過度的猜測所想的大部分也是無現實根據的想像,你可能是看到他人會這樣,於是把別人的情況套在自己身上,卻忘記了每個人也是不一樣的個體,而這些擔憂反映的,很多時候是你把專注都放在結果上而不在乎過程,而底下隱藏的,是害怕成敗得失影響到別人如何看自己。
翻到最底層,很有可能是你看不到自己擁有什麼,以致在過程中你不懂運用自己所能做的,由於看不到,在未知中腦袋於是冒出不同的想法。那些可怕的想法,或讓你感到恐懼的事情,其實也是想盡量讓你在看不清楚的情況下先不要動,保護你免受傷害。
擔心憂慮到訪時,先問問自己,你所擔心的事有根據嗎?這些根據,是事實嗎?然後以「是什麼」取代「為什麼」。嘗試把「為什麼又是這樣」「為什麼會又做不到」轉成「此刻我能做的是什麼」「在過程中我可以轉變的是什麼」,把專注從結果拉回到過程中,做著當下你可以做的事,而不是任由擔憂無止境地擴散。
適度的預測能助你成長,而過份的猜測所引起的負面情緒其實也是一把很好的鑰匙,為你打開認識自己的大門,提醒你是時候把專注放回當下,重握自己的力量。